关于耵聍的成因、危害、调理
• 耳屎成因、中耳炎症状及程度
• 1分泌物;2灰尘,异物入耳;3上火、发炎、分泌粘液干燥→耳皮、流脓水,结痂、流血、恶臭
• 中耳炎:(轻)上火、耳壁红、有薄皮
• (中)长耳屎快,有脓液,粘液,发霉发臭
• (重)流脓水、结痂、一般硬耳结少、软耳结多,会引起耳膜穿孔、引起脑膜炎、成为植物人
• 耵聍成因:异物入耳,灰尘、昆虫+耳屎,长期不采耳屎堆集,炎症,分泌物增加,形成耵聍。
• 耵聍危害:堵塞耳孔,影响听力压迫神经引起疲倦刺激耳道,引起中耳炎,形成胆脂瘤
• 中耳炎、油耳症状:
• 中耳炎:耳朵发红,长耳屎,耳皮,发霉发臭,流脓,流水
• 油耳:遗传。父母一个有,遗传几率50%,双方都有遗传几率100%,也有父母没有儿女有的,称为隔代遗传。
• 超轻;潮湿,粘液
• 轻:油黄色粘液;
• 中:溏,像溏鸡屎;
• 重:油耵聍
• 中耳炎调理步骤(护理):
• 干洗:(湿、干)棉签×3
• 灌洗禁忌:穿孔、溃烂、伤口、天生怕水
• 重度中耳炎:用干湿棉签,一般不转毛毛
• 油耳:艾灸调理3至6个月
特备注意
• 1、保护眼睛,眼睛离耳朵一尺远。
• 2、拿工具轻柔,捏在耳起的1/2处,能够拖得动。
• 3、好采的耳屎一般快速挑,推挑,耳起抠痒一区二区不痛,找手感。
• 采耳屎的经典步骤:
• 顶;顶住耳屎边缘。
• 推;将耳起缓缓推到耳屎里面去(推的越深掏耳屎越快,推的好耳屎不往里卷,二区三区的耳屎一定要以手感为主,顶住再缓缓的推进去,胆大心细,二区三区的耳屎就能够轻轻松松掏出来,学会挑穿的技术)。
• 挑;将耳屎挑起来。
压;如果耳屎挡住视线,用耳起将耳屎压到对侧